建立日期 17929
主題: 心房顫動: 流行病學現況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current epidemic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到2050年,預計在美國心房顫動(AF)會影響600至1200萬人,到2060年在歐洲將影響1790萬人。1990年至2013年間,儘管全球流行率略有下降,但是病例總數是增加。Chugh等人綜述了1980年至2010年間所有基於族群的心房顫動研究,從21個全球疾病負擔層面評估與心房顫動相關的全球/地區盛行率、發病率和死亡率,2010年全球罹患心房顫動人數估計為3350萬人(2090萬男性,1260萬女性),但是呈現區域差異和異質性,在已開發國家與心房顫動相關的死亡率增加了兩倍。然而,心房顫動發生率與中低收入國家(LMIC)相比,高收入國家的盛行率、發病率、失能校正命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和死亡率相對較高。可能與通報統計受限於獲得醫療照護服務的機會,以及公佈數據也與地域性差異有關。但是,根據The RELY-AF Registry所公布資料統計來自47個國家的醫院急診室心房顫動患者1年死亡率和中風發生率。與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 (10%) 相比,南美洲(17%)和非洲(20%)1年死亡人數高出2倍。心臟衰竭是心房顫動最常見的死因(30%); 中風導致死亡(8%)。而非洲(8%),中國(7%)和東南亞(7%)心房顫動患者中有偏高的中風發生率,印度發生率最少(<1%)。 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只有3%的患者出現中風。
在篩選診斷方面:世界心臟聯合會建議,最好對於65歲及以上的患者,本身有或無已知的AF風險因素,通過機會性觸診(診脈)進行篩檢,並以ECG追蹤檢查具有不規則脈搏的患者。在有疑似心房顫動者中,應該使用單導程心電圖條 (single-lead rhythm strip)或12導程心電圖(12-lead ECG)記錄30秒或以上來確診。12導程心電圖也可以檢測其他異常,如左心室肥大,局部缺血等臨床特徵。心房顫動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陣發性(通常在48小時內自行終止),持續性(持續時間超過7天),長期持續(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與永久性。
在疾病管理政策建議方面: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3-202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中推薦中高風險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抗凝治療。口服抗凝血藥物 (OAC) 用於預防患者中風和全身性栓塞的作用已經清楚確定,目前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 (warfarin或同時服用aspirin與clopidogrel,warfarin效果較佳)。warfarin仍然是最廣泛使用的抗凝劑,是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清單中唯一的抗凝劑。使用aspirin與clopidogrel雖然效果較差,對於在中低收入國家(LMIC)或在偏遠農村地區的患者也是一種替代方案。若決定開始OAC治療以降低中風風險,必須考慮與抗凝治療相關的大出血併發症的風險,尤其是腦內出血。從註冊管理機構數據庫獲得的證據清楚地證實,在使用適當的指導方針下,建議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特別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瓣膜異常) 進行治療和給予口服抗凝藥物。
心房顫動影響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未經治療會增加中風、心臟衰竭和死亡的風險和嚴重程度,將導致醫療照護系統和醫療人員重大負擔。而加拿大的研究表明,非心臟科醫師的醫療相關人員缺乏足夠知識、技能和信心來診斷陣發性或無症狀心房顫動,必須要有持續的專業教育和技術發展,用來加強醫療相關人員篩檢診斷能力與相關診斷指南。
原文出處 :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2017 Mar; 14(3): 195–20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60066/
在篩選診斷方面:世界心臟聯合會建議,最好對於65歲及以上的患者,本身有或無已知的AF風險因素,通過機會性觸診(診脈)進行篩檢,並以ECG追蹤檢查具有不規則脈搏的患者。在有疑似心房顫動者中,應該使用單導程心電圖條 (single-lead rhythm strip)或12導程心電圖(12-lead ECG)記錄30秒或以上來確診。12導程心電圖也可以檢測其他異常,如左心室肥大,局部缺血等臨床特徵。心房顫動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陣發性(通常在48小時內自行終止),持續性(持續時間超過7天),長期持續(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與永久性。
在疾病管理政策建議方面: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3-202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中推薦中高風險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抗凝治療。口服抗凝血藥物 (OAC) 用於預防患者中風和全身性栓塞的作用已經清楚確定,目前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 (warfarin或同時服用aspirin與clopidogrel,warfarin效果較佳)。warfarin仍然是最廣泛使用的抗凝劑,是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清單中唯一的抗凝劑。使用aspirin與clopidogrel雖然效果較差,對於在中低收入國家(LMIC)或在偏遠農村地區的患者也是一種替代方案。若決定開始OAC治療以降低中風風險,必須考慮與抗凝治療相關的大出血併發症的風險,尤其是腦內出血。從註冊管理機構數據庫獲得的證據清楚地證實,在使用適當的指導方針下,建議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特別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瓣膜異常) 進行治療和給予口服抗凝藥物。
心房顫動影響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未經治療會增加中風、心臟衰竭和死亡的風險和嚴重程度,將導致醫療照護系統和醫療人員重大負擔。而加拿大的研究表明,非心臟科醫師的醫療相關人員缺乏足夠知識、技能和信心來診斷陣發性或無症狀心房顫動,必須要有持續的專業教育和技術發展,用來加強醫療相關人員篩檢診斷能力與相關診斷指南。
原文出處 :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2017 Mar; 14(3): 195–20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6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