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 4048
重要臨床意義:肺靜脈狹窄修復的存活,受上游橫截面積與體表面積較小的不利影響。
主要發現:「上游肺靜脈總橫截面積與體表面積比值較小 (P = .30)」及「狹窄肺靜脈數量較多 (P = .007) 」與「早期死亡的風險z增加」有關。
資料來源:研究人員回顧1990年至2012年之間145名行修復肺動脈瓣狹窄術,於術中、術前行電腦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造影,診斷為肺靜脈狹窄的31名患者的結果。
一項回顧性分析從1990到2012年間,在術前CT和核磁共振造影診斷肺靜脈狹窄、並接受肺靜脈狹窄修復術的兒童,資料顯示上游或下游總橫截面積與(TCSAi)體表面積比值較小,導致存活率較低。
在此單一機構針對31名患者的研究也顯示,早期存活率極低似乎與患者肺靜脈狹窄數量較多及上游肺靜脈(PV)相關。該研究發表在3月份的《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Mauro Lo Rito醫生與兒童醫院的同事,在多倫多,回顧性評估了145名行修復肺動脈瓣狹窄術,術中、術前行電腦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造影診斷為肺靜脈狹窄的31名患者的結果。完全無縫合修補完成18例(58%)、單邊無縫合修補12例(39%),和心包膜修補重建1例(3%)。平均追蹤4.3年,手術的患者年齡中位時間為226天。45%的患者雙邊狹窄和55%的患者單邊狹窄(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6;151:657 - 66)。
住院死亡率為9.7%,在第1、3、5年的總體存活率分別為75%、69%和64%。單變數分析顯示,接受手術時的年齡越小、體表面積越小、上游TCSAi越小及狹窄或閉塞的肺靜脈數量較多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多變數分析表明,較小的上游TCSAi體表面積(P = .030)和狹窄肺靜脈數量較多(P = .007)與早期(小於1年)存活率較小有關。有一個無意義的傾向於較小的下游TCSAi與存活率(大於1年)較小有關。根據Lo Rito醫生和他的同事報導,目前尚未發現不同的肺靜脈形態會影響存活。
在這28名醫院存活者中,有10名患者發生再狹窄,其中7名患者沒有接受進一步的手術治療 (有3名在最後追蹤時仍存活、4名患者因繼發疾病進展而死亡)。3名行後續介入治療的患者中,有2名在最後追蹤時還活著。
「肺靜脈狹窄患者的危險分層是目前具有挑戰性的,因為解剖結構千變萬化,對這些解剖變異和存活之間的關係的未知,使分層難度加大。我們的研究表明,利用截面法,肺靜脈橫截面積與體表面積(PVCSAi)之比及TCSAi,將狹窄的肺靜脈數量製成表,可以辨識那些預期高死亡率的高危險患者。」Lo Rito醫生和他的同事說。
研究人員總結:「上游總橫截面積和狹窄肺靜脈的數量影響早期存活率,而且可用於指導諮詢。下游橫截面積對遠期存活率影響較小,對這些患者應監測、密切追蹤。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未來藥物臨床試驗的風險分層設計,鎖定上游肺血管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