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 12037
主題: 亞洲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預防治療應優先採用口服非維他命K拮抗劑
發表一篇文章,利用MEDLINE資料庫將各項非VKA口服抗凝血劑(NOACs)樞紐試驗之亞洲患者群獨立進行分析並與非亞洲族群比較,可發現相對於warfarin,dabigatran 150 mg在亞洲AF患者族群下降中風和全身性栓塞風險的HR = 0.45 (95% CI: 0.28-0.72),絕對風險降幅高於非亞洲患者,而其他NOACs對中風風險的降低則不亞於warfarin。亞洲患者使用dabigatran 150 mg的缺血性中風之HR = 0.55 (95% CI: 0.32-0.95) 、出血性中風風險之HR = 0.22 (95% CI: 0.06-0.77),心肌梗塞風險也與warfarin相當。由此可知NOACs在亞洲患者可達到至少與warfarin相當的中風預防效果。
就安全性而言,亞洲患者使用NOACs的重大出血、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和所有出血 (含重大和輕微出血) 風險大多低於warfarin且明顯優於非亞洲患者,絕對風險降幅也大都勝過非亞洲患者,而且亞洲患者服用NOACs皆不會增加消化道出血風險。整體療效分析顯示對於有一項以上中風風險因子的AF患者,使用NOACs均比warfarin好。
又中風風險因子的多寡會影響心房顫動(AF)增加中風風險的程度,而過去的臨床作法是先篩選出高風險患者再給予口服抗凝血劑(OACs)。不過目前許多指引建議使用可準確篩選出真正低風險患者的CHA2DS2-VASc量表,而這項量表也在台灣、日本等許多亞洲AF患者族群完成驗證。
就安全性而言,亞洲患者使用NOACs的重大出血、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和所有出血 (含重大和輕微出血) 風險大多低於warfarin且明顯優於非亞洲患者,絕對風險降幅也大都勝過非亞洲患者,而且亞洲患者服用NOACs皆不會增加消化道出血風險。整體療效分析顯示對於有一項以上中風風險因子的AF患者,使用NOACs均比warfarin好。
又中風風險因子的多寡會影響心房顫動(AF)增加中風風險的程度,而過去的臨床作法是先篩選出高風險患者再給予口服抗凝血劑(OACs)。不過目前許多指引建議使用可準確篩選出真正低風險患者的CHA2DS2-VASc量表,而這項量表也在台灣、日本等許多亞洲AF患者族群完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