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 6774
主題: 內乳動脈血管通道:雙側不優於單側
美國心臟學會2016年科學會議上發表了ART研究的結果
【AHA 2016】對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患者來說,使用單側內乳動脈作血管通道的繞道手術(SIMA),可顯著提升長期健康水準。觀測性研究顯示雙側內乳動脈繞道手術(BIMA)的效果更佳,但由於缺乏證據,BIMA搭橋未廣泛使用。
ART研究將來自28個心臟外科中心,需行冠狀動脈繞道移植術的病人隨機分配使用SIMA血管通道(n=1554)和BIMA血管通道(n=1448)。5年追蹤結果顯示SIMA組和BIMA組死亡率分別是8.4%和8.7%(HR:1.04;95%CI:0.82-1.33;p=0.7);死亡、MI、中風複合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2.7% 和12.2%(HR:0.97;95%CI:0.79-1.18)。SIMA組和BIMA組大出血的發生率分別是2.6%和3.1%(P=0.4);胸骨切口感染發生率分別為1.9%和3.5%(P=0.4);重建率是0.6% 和 1.9% (P=0.002)。
5年追蹤結果顯示兩組臨床結果相似,但BIMA組有較多胸骨切口併發症。鑒於5年後靜脈血管移植失敗事件的發生率較高,正在進行的10年追蹤可驗證BIMA手術是否具有長期優勢。
專家評論
Joerg Herrmann MD
梅奧醫學研究所
該研究將3,000多名需要進行冠狀動脈繞道的患者,隨機分配行SIMA血管通道或BIMA血管通道(超過3/4的病人有2或3處血管通道),5年追蹤顯示主要心血管事件終點無顯著差異。然而,BIMA組胸骨切口併發症和重建發生率約為SIMA組的2-3倍,這些事件主要發生在術後1年內,且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和高BMI患者。值得注意的是,BIMA組有14%的患者採SIMA血管通道,而SIMA組有2.4%的患者採BIMA血管通道。
在左側內乳動脈血管通道的基礎上,增加1條內乳動脈血管通道並不能增加臨床效益,尤其是對高危險族群,反而增加了胸骨切口併發症的風險。
【AHA 2016】對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患者來說,使用單側內乳動脈作血管通道的繞道手術(SIMA),可顯著提升長期健康水準。觀測性研究顯示雙側內乳動脈繞道手術(BIMA)的效果更佳,但由於缺乏證據,BIMA搭橋未廣泛使用。
ART研究將來自28個心臟外科中心,需行冠狀動脈繞道移植術的病人隨機分配使用SIMA血管通道(n=1554)和BIMA血管通道(n=1448)。5年追蹤結果顯示SIMA組和BIMA組死亡率分別是8.4%和8.7%(HR:1.04;95%CI:0.82-1.33;p=0.7);死亡、MI、中風複合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2.7% 和12.2%(HR:0.97;95%CI:0.79-1.18)。SIMA組和BIMA組大出血的發生率分別是2.6%和3.1%(P=0.4);胸骨切口感染發生率分別為1.9%和3.5%(P=0.4);重建率是0.6% 和 1.9% (P=0.002)。
5年追蹤結果顯示兩組臨床結果相似,但BIMA組有較多胸骨切口併發症。鑒於5年後靜脈血管移植失敗事件的發生率較高,正在進行的10年追蹤可驗證BIMA手術是否具有長期優勢。
專家評論
Joerg Herrmann MD
梅奧醫學研究所
該研究將3,000多名需要進行冠狀動脈繞道的患者,隨機分配行SIMA血管通道或BIMA血管通道(超過3/4的病人有2或3處血管通道),5年追蹤顯示主要心血管事件終點無顯著差異。然而,BIMA組胸骨切口併發症和重建發生率約為SIMA組的2-3倍,這些事件主要發生在術後1年內,且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和高BMI患者。值得注意的是,BIMA組有14%的患者採SIMA血管通道,而SIMA組有2.4%的患者採BIMA血管通道。
在左側內乳動脈血管通道的基礎上,增加1條內乳動脈血管通道並不能增加臨床效益,尤其是對高危險族群,反而增加了胸骨切口併發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