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 18731
主題: 心房顫動與無聲沉默的腦栓塞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估計影響超過1%的人口,盛行率隨著老化而增加,低於55歲約有0.1%受到影響而超過80歲者有8%的人口受到影響,估計超過40歲者有1/4長期因心房顫動而困擾,在西方人口因老化結構改變估計受影響的人口在2050年將高達兩倍甚至三倍。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AF病人的死亡率高於非AF,約有1/3中風是因為AF所造成的,由於AF會造成的血栓,因此中風嚴重程度在AF患者較其他因子所造成的嚴重程度高,無聲沉默的腦栓塞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缺乏臨床症狀,在1965年,Fisher首先描述了腦栓塞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且多數的研究顯示這些病變並不像原來想的那樣良性,在長期分析中,這些病變與老年患者的神經功能、認知缺陷和精神疾病有關,沉默性腦缺血現在被認為是腦血管疾病光譜中的一種疾病,這些疾病也包括了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和中風。
影像診斷的進步簡化了這些腦病變被診斷出來的步驟,而即使可以大量診斷出腦病變但仍然對於這些血栓的發生頻率、危險因子及臨床關聯性無法有最終的結論。在臨床處置策略上對於預防發生心房顫動性中風的患者已有非常多的研究,以口服抗凝血劑(oral anticoagulation,OAC)治療可以減少80% AF患者中風發生率,然而預先給予AF病人抗凝血劑是如何預防SCI其角色仍不清楚,有必要研究各種治療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原文出處:
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 2016:12 65–7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88372/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AF病人的死亡率高於非AF,約有1/3中風是因為AF所造成的,由於AF會造成的血栓,因此中風嚴重程度在AF患者較其他因子所造成的嚴重程度高,無聲沉默的腦栓塞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缺乏臨床症狀,在1965年,Fisher首先描述了腦栓塞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且多數的研究顯示這些病變並不像原來想的那樣良性,在長期分析中,這些病變與老年患者的神經功能、認知缺陷和精神疾病有關,沉默性腦缺血現在被認為是腦血管疾病光譜中的一種疾病,這些疾病也包括了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和中風。
影像診斷的進步簡化了這些腦病變被診斷出來的步驟,而即使可以大量診斷出腦病變但仍然對於這些血栓的發生頻率、危險因子及臨床關聯性無法有最終的結論。在臨床處置策略上對於預防發生心房顫動性中風的患者已有非常多的研究,以口服抗凝血劑(oral anticoagulation,OAC)治療可以減少80% AF患者中風發生率,然而預先給予AF病人抗凝血劑是如何預防SCI其角色仍不清楚,有必要研究各種治療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原文出處:
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 2016:12 65–7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8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