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站連結】年前壓力大腸躁症上身 醫師教你這5招擊退 人氣: 11937

年前壓力大腸躁症上身 醫師教你這5招擊退

【健康傳媒 陳如頤/台北報導】2019.01.28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全球經濟陷入一陣低迷,各行各業面對經濟成長降溫倍感壓力,尤其是上班族,年前壓力就更大了,許多人因此罹患腸躁症。

  腸躁症患者經常肚子脹氣、腹痛、拉肚子、便祕等,這些腸胃不適的問題,雖然算不上是大毛病,卻也令人心煩意亂,還有患者會伴隨頭暈、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而這些就是最常見的症狀。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表示,腸躁症是腸胃蠕動功能發生異常,主因就是「自律神經失調」,而壓力正是罪魁禍首;近年研究發現,部分腸躁症患者腸道微生物菌叢壞菌多、好菌少,也是原因之一。

自律神經失調 腸胃功能失序

  吳明順說明,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焦慮時,支配腸胃部分的神經失調,當交感神經過度亢奮,腸胃道蠕動變慢,消化酵素降低分泌,患者容易脹氣、便祕;若是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腸胃道則蠕動變快,消化酵素增加分泌。一旦自律神經失調,腸子該蠕動時不蠕動,該休息時卻不休息,腸胃蠕動功能混亂,就容易發生腸躁症。

  腸躁症可分為「腹瀉型」、「便祕型」、「腹脹、腹痛型」及「腹瀉便祕混合型」等4大類,其中「腹瀉型」患者最多,男性是女性的3倍之多,而「便祕型」則以女性為多,男女比例也是1:3。吳明順指出,臨床上,腸躁症有2大高危險族群,第1是面臨升學考試的高中生;第2是中年男性主管,家庭、工作兩頭燒,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年前重大日子,腸胃不適的症狀更會加劇。

排便習慣改變快就醫 疾病排除法確診

  排便習慣改變是腸躁症的警訊。吳明順解釋,大部分腸躁症患者都有排便習慣改變的表現,透過「疾病排除法」,首先詢問病患有無莫名腹脹、腹痛、慢性便祕、經常性腹瀉等腸胃道症狀,接者醫師會根據經驗,可能進行血液生化檢查、甲狀腺功能,糞便檢驗甚至大腸鏡檢查,來排除大腸癌、發炎性大腸疾病的可能性,最終才可以診斷為腸躁症。

腸躁症不是病 放寬心是最佳良藥

  事實上,腸躁症是一種症候群,還不算是個疾病。吳明順建議,放鬆心情是最好的良藥,飲食多吃蔬果、益生菌也是不錯的預防好方法,過度擔心則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服藥是為了症狀治療,且只有症狀嚴重時才建議使用。舉例來說,「腹瀉型」患者發生反覆腹瀉時才服用止瀉藥、「便祕型」患者便祕超過3天以上,才需要吃調整腸道蠕動藥物;若是不服藥就會便祕的「頑固型」患者,可自費使用5-HT4血清素拮抗劑,但須經過事前審查及評估,且有腹瀉等副作用,不建議長期使用。

腸躁症無關罹癌機率 應留意胃酸逆流

  腸躁症患者會有罹癌的風險嗎?吳明順強調,腸躁症並不是器質性的問題,患者通常沒有瘜肉、憩室等腸道結構異常,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會增加大腸癌的機率;然而,大部分患者長期壓力大、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憂慮,根據臨床統計發現,約有3成患者會合併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遠離腸躁症 醫師提供5招

  預防腸躁症上身,醫師建議:(一)平時不要熬夜,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二)培養運動習慣,減少神經過度敏感。(三)飲食方面少碰辛辣刺激食物,包括:咖啡、茶、碳酸飲料等。(四)平時可補充益生菌,改善腸道菌叢。(五)若發現排便習慣改變持續1個月以上,應儘速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治療。

資料來源: 

https://healthmedia.nownews.com/contents.aspx?cid=1,11&id=23888

 



全球醫藥新知網站

© 2018 全球醫藥新知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醫藥新知網站使用條款與條件

 瀏覽人數: 17166194  人

網頁設計 | 網站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