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兒的早期療育 人氣: 2574
聽損兒的早期療育 ─ 談學齡前聽損兒童語言發展之影響因素
研究指出大約每1000名新生兒中,約有3-5名孩童被診斷出有聽損的狀況 (林鴻清、徐銘燦、張克昌和Bruna , 2000; Bachmann and Arvedson, 1998),而聽損會影響到日後語言、認知和社會功能的發展。因此,早期確診和及時的療育介入,是聽損兒未來身心發展的關鍵因素。雅文基金會自1996年,以聽覺口語法作為聽損兒的早期療育方式,盡力把握0-6歲兒童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期待能幫助聽損兒童學習傾聽和說話。
研究指出大約每1000名新生兒中,約有3-5名孩童被診斷出有聽損的狀況 (林鴻清、徐銘燦、張克昌和Bruna , 2000; Bachmann and Arvedson, 1998),而聽損會影響到日後語言、認知和社會功能的發展。因此,早期確診和及時的療育介入,是聽損兒未來身心發展的關鍵因素。雅文基金會自1996年,以聽覺口語法作為聽損兒的早期療育方式,盡力把握0-6歲兒童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期待能幫助聽損兒童學習傾聽和說話。
在早期療育的介入研究發現,許多的因素會影響到聽損兒的語言的發展,例如是否參加聽力篩檢、聽損程度、聽損確診年齡和療育開始年齡等(Moog and Geers, 2003; Yoshinaga-itano, 2003; Geers, 2006; Szaugun and Stumper, 2012)。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於2014年針對影響療育成效的相關因素中,探討針對相關研究指出會影響聽損兒童語言表現的重要項目進行預測分析。研究受試者來源雅文基金會接受療育之聽損兒,生理年齡介於36-71個月,其中使用人工電子耳(以下簡稱CI)的聽損兒有38名(平均年齡為57.10個月);79名聽損兒使用助聽器(平均年齡為55.55個月)。使用的語言評估測驗為修訂學前語言障礙評量表(林寶貴等人,2008),其主要評估36-71個月大孩子的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之發展,測驗包含語言理解、口語表達和語言發展三個項目,其中語言發展分數為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分數之總和,因此本研究分析只採用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兩個分測驗。
以線性迴歸分析,其中依輔具類型分為電子耳(CI)和助聽器(HA)兩組,以兒童之聽損程度、配帶輔具的年齡、輔具使用的時間為主,共四組回歸模型來預測兩組兒童之口語表達及語言發展之表現。結果發現,在CI組的部份,可以預測語言理解的因素有CI的植入年齡和CI的使用時間,而可以預測口語表達的部份為CI的使用時間;在HA組的部份,語言理解的表現可被兒童之聽損程度、家長參與度、HA的配帶年齡和HA的使用時間所預測,而口語表達之表現可由家長參與度、HA的配帶年齡和HA的使用時間所預測,其結果如表1和表2。
果指出無論聽損兒的輔具為CI或HA,影響語言成績的療育因素中,輔具使用的時間為預測語言成績的最重要項目,其次為輔具的配戴年齡,此結果再次強調早期診斷和及早配戴輔具對聽損兒語言發展之重要性,越早診斷及越早配帶輔具能有效的讓聽損兒開始經驗聽覺,而聽覺經驗和刺激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刺激因素。於下圖一中可發現,使用輔具的時間越久,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的成績也越好,此外,CI組在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的初始表現雖然落後於HA組,但是CI組的進步幅度優於配帶HA的聽損兒。在HA組中,聽損程度僅能用於預測語言理解而無法預測口語表達,且在CI組中,兒童之聽損程度對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之影響則都不顯著。此結果意味著當有效的聽能管理和療育的早期介入,能夠消弭聽損對於聽損兒因聽力損失語而影響語言發展之負面影響。
文章來源:《聽見全世界 聽語復健資訊站》
果指出無論聽損兒的輔具為CI或HA,影響語言成績的療育因素中,輔具使用的時間為預測語言成績的最重要項目,其次為輔具的配戴年齡,此結果再次強調早期診斷和及早配戴輔具對聽損兒語言發展之重要性,越早診斷及越早配帶輔具能有效的讓聽損兒開始經驗聽覺,而聽覺經驗和刺激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刺激因素。於下圖一中可發現,使用輔具的時間越久,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的成績也越好,此外,CI組在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的初始表現雖然落後於HA組,但是CI組的進步幅度優於配帶HA的聽損兒。在HA組中,聽損程度僅能用於預測語言理解而無法預測口語表達,且在CI組中,兒童之聽損程度對語言理解和口語表達之影響則都不顯著。此結果意味著當有效的聽能管理和療育的早期介入,能夠消弭聽損對於聽損兒因聽力損失語而影響語言發展之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 林鴻清、徐銘燦、張克昌、Bruna, S. M.,(2000)。嬰幼兒聽力篩檢。中華民國耳鼻喉科醫學雜誌,35,376-381。
- Bachmann, K. R., & Arvedson, J. C. (1998).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ho are hearing impaired. Pediatrics in Review, 19(5), 155-165.
- Chen, P. & Fu, J. (2014). Predictive Factors for Language Performance in Mandarin Speaking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 2014 A. G. Bell Conference, Orlando.
- Geers, A. E. (2006). Factors influencing spoken language outcomes in children following early cochlear implantation.
- Lin, B., Huang, Y., Huang, G., & Syuan, C. (2008). Revised preschool language assessment. Taipei: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Special Education Center.
- Moog, J. S., & Geers, A. E. (2003). Epilogue: Major findings, 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af education. Ear and hearing, 24(1), 121S-125S.
- Szagun, G., & Stumper, B. (2012). Age or experience? The influence of age at implantation and social and linguistic environment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55(6), 1640-1654.
- Yoshinaga-Itano, C. (2003). From screening to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Discovering predictors to successful outcomes for children with significant hearing loss.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8(1), 11-30.
文章來源:《聽見全世界 聽語復健資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