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能管理,從家長做起 人氣: 4006

聽能管理,從家長做起


馬英娟 聽力師 撰文

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當我們確認孩子有聽力損失,要開始執行聽能復健計畫時,常常會聽到聽力師提到「聽能管理」一詞,但到底甚麼是聽能管理?除了靠聽力師外,家長能做聽能管理嗎?又該做些甚麼呢?
其實,聽能管理的概念來自於聽覺口語教學,意思是透過現代科技,如: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來增強及監控聽損兒的聽覺能力,以促進聽覺口語教學成效。過程包含定期追蹤裸耳及戴輔具的聽力狀況、瞭解孩子所有聽力檢查結果的意義、正確的輔具使用及保養。本篇文章將會介紹家長們必須瞭解的聽力知識及輔具保養技巧,並提供聽能管理小活動,期待藉此能幫助聽損兒童的家庭做到最佳的居家聽能管理。

【瞭解各項聽力檢查的意義】

在進行聽力診斷時,耳鼻喉科醫師及聽力師常會安排以下兩種不同類型的檢測,「電生理聽力檢查」及「行為聽力檢查」。電生理聽力檢查包含了聽性腦幹反應(ABR)、聽性穩定狀態誘發反應(ASSR)、聽阻抗檢查(如:中耳鼓室圖及鐙骨肌反射)、耳聲傳射(OAE)等。行為聽力檢查則可依據受測者的發展年齡,進一步分類為行為觀察法(BOA)、視覺增強法(VRA)、制約遊戲法(CPA)及純音檢查法(PTA),最終還可以使用語音進行語言察覺及辨識測驗,來評量孩子實際對語言的理解程度。電生理聽力檢查所得的結果大都是腦波的曲線圖或是充滿英文及數字的表格,因此若沒有專業聽力師協助解說,家長們想要自己學會判讀結果,著實困難。反觀,判讀行為聽力檢查的結果較容易學習,而所觀察到的反應也更貼近家長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因此本文將著重於行為聽力檢查的介紹。
一般而言,上述的電生理聽力檢查大都無法測試孩子戴上輔具後的效果,但行為聽力檢測確可用來評估裸耳及戴輔具後的聽力表現,如圖一所示,進行裸耳檢測時,孩子可能會戴著全罩式耳機、插入式耳機或骨導震動器,用意是確認孩子自己耳朵的聽力狀態。由於某些特殊的狀況,如:前庭導水管擴大症或聽力基因異常,可能會造成聽力變化,因此父母應該學習收集孩子的裸耳聽力檢查結果,用於追蹤孩子的聽力變化。
 
戴輔具後的聽力測試大都在聲場進行(圖二),孩子需要先把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配戴好才進行測試。測試時可以在雙耳同時配戴下進行,也可進行分耳配戴後的檢測。雙耳同時配戴後的結果,可以呈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兩耳都有輔具的聽覺學習表現。分耳配戴的檢測,則可以有效的瞭解每一個耳朵矯正的效果,若有任一耳的表現不理想,也可以做為調整設定的依據。與裸耳檢測時的建議相同,家長應該要建立收集戴輔具後檢查結果的習慣。在剛選配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剛開頻時,此結果可用於確認助聽器調整或電子耳調頻的合適性;在維修後,這些結果則可用於確認修理好的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能達到過去一樣的矯正效果;最後,在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聲音處理器使用年限漸長時,此結果則可用於確認輔具的功率有沒有變差,導致矯正效益變差,進而評估是否有更換新助聽器或新聲音處理器的必要。
 
因聽力損失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就是耽誤語言學習,因此除了上述的聽力檢測方法外,語音聽力評估也是聽力追蹤時很重要的一環。無論是裸耳或戴輔具後、雙耳或分耳皆可進行語音聽力檢測,但大部分的聽力師會把重點放於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後的檢測結果,原因是為確認孩子矯正聽力後的語言學習表現。什麼時機是開始語音聽力檢查的好時機呢?當孩子開始聽懂指令時,聽力師便可以選擇符合他年齡的辭彙測驗,作為語音測試項目。父母也需要定期收集測試結果,用來追蹤孩子有無隨著聽能復健,而逐漸達到符合年齡程度的語言發展。
無論是裸耳或戴聽覺輔具的行為測聽,它所紀錄的結果多數以聽力圖(表一)的方式呈現,常用的符號紀錄於表二中。家長可使用文件夾,將孩子所有的聽力檢查資料放在一起,便能同時掌握裸耳及戴輔具後的聽能表現。另外,定期追蹤的概念也是重要的聽能管理。許多家長都以為孩子穩定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後,就不需要進行檢測,但是孩子的聽能復健之路漫長,在他們還沒有能力表達自己的聽力狀況或是無法述說輔具是否能正常運作前,至少每半年需要安排一次行為測聽,以免忽略了聽力變化。
 

【輔具使用及保養技巧】

除了注意孩子的聽力穩定度,輔具能否維持正常運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要孩子能持續接受好的聽覺口語課程,就必須提供孩子穩定的聽覺。再加上輔具的費用昂貴,若能好好保養,則可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減少金錢花費,一舉兩得。
人工電子耳的管理相對比助聽器簡單些,可從醫院或廠商提供的電子耳配件盒中,找到監聽耳機/監聽工具後,每日睡前執行一次監聽動作,並且確認電池電量。平日未使用時,如:洗澡或睡覺時間,應將人工電子耳聲音處理器放置在專用的乾燥盒中除濕。若使用的電子耳有遙控器,如:澳洲Nucleus 5型號,則可以使用它監控處理器上線圈的傳輸功能或進行故障排除。另外,建議至少每半年能將人工電子耳聲音處理器送至廠商處保養檢查,以保持它的功能在最佳狀態。
助聽器的保養則比較繁瑣,保養的工具常稱之為「保養包」,裏面的項目包含空氣球、測電器、乾燥罐及監聽耳機。由於嬰幼兒使用的助聽器外型大都為耳掛型,因此保養維護時會分成耳模及助聽器兩個部份來進行。

說明

圖示

空氣球(右圖)可以用來清潔耳模,將空氣球的出風口接上耳模耳管口,再進行打氣動作,就可將耳管內的汗水或水氣吹出;有時耳模耳道開口處有耳垢堆積,也可透過空氣球的打氣過程,將耳垢吹出。
測電器的形式眾多,右圖展示的只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外型,它可用來確認助聽器鋅空電池的電力多寡。執行電池檢查最好的時間是晚上睡覺前,若電池放置一夜,第二天早上才檢查,電池很可能因為回電作用,而暫時出現有電的假像,因此鼓勵家長應在睡前執行電池檢測。
乾燥罐(右圖)是保養工具中最重要的一項物品。因為助聽器配戴於耳朵內,不可避免一定會接觸汗水,然而濕氣是電子產品的大敵,因此除濕格外重要。在沒有使用助聽器的時間,都應將它放在乾燥罐中,但須留意助聽器的電池匣應該打開,並取出電池,讓助聽器充分接受除濕。另外,乾燥罐中的除濕粒大多可以反復使用且能以顏色標記辨識它的濕度,如圖三-3中的乾燥粒是藍色,說明處於乾燥狀態,但若顏色變為紫色或粉紅色,則可能濕氣過高,沒有好的除濕效果。這時就需要使用微波爐、烤箱或炒菜鍋將乾燥粒還原成原始顏色,才可再使用。
最後一項物品是監聽耳機(右圖)。許多家長都反應:『不知道孩子使用的助聽器聲音聽起來如何,要是有雜音,但孩子又不懂得反應,那是不是就達不到矯正效果』。這樣的擔心是可能發生的,因此監聽耳機此時就能派上用場,將助聽器與耳模分離,把助聽器耳掛勾與監聽耳機接合,便能確認助聽器的擴音品質。父母在監聽時需留意,因助聽器有擴音的作用,所以正常聽力的人監聽時,可能會感覺助聽器擴音較大聲。這現象屬於正常感受,父母無須擔心。監聽時,主要是要確認聲音品質有無雜訊、助聽器的擴音狀態有無忽大忽小、聲音的音量有無比平日監聽時大或是小,若發現任何異常,則可帶回助聽器公司,請工程師協助檢修。
 

【居家聽能監控】

若孩子的聽力狀況有波動的可能,除了請耳鼻喉科醫師及聽力師安排聽力檢測,家長在家中也可以透過簡單的聽能活動,來時時監控孩子的聽力表現。一般而言,許多聽力師都會建議使用「林氏六音」做為居家聽能監控的言語材料,然而林氏六音的設計依據源自于英文,我們國語中所運用的語音並未呈現其中,因此本文中所建議使用的「雅文華語檢測音」是由台灣雅文基金會洪右真博士及聽力團隊,根據中文語音的各個特色所制定的檢測音,全部一共有六個音「/ㄨ/、/ㄚ/、/ㄜ/、/ㄧ/、/ㄑ/、/ㄙ/」,再加上/無聲/狀態,可讓家長在檢測時自由變化。家長在測試時,可以依照孩子受測時的狀態(如:雙耳裸耳/雙耳輔具/單耳輔具)、測試距離(如:12公分/1公尺/2公尺)、反應方式(如:察覺/指認/仿說)及專注力(如:佳/普通/差)加以紀錄,幫助自己比對孩子聽力是否有波動現象。
除了制定的檢測音外,若孩子對於相同的語音感到厭煩,家長還可以挑選任何可以引起孩子興趣的語音,如:/ㄅㄚ/、/ㄅㄨ/、/掰掰/,等等,讓測試的過程更有變化,也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參與感及專注力。測試時,最常使用的方法和遊戲聽力檢查方法相同,但家中並不需要準備非常多的玩具,爸媽可以利用做家事的時間,如:將襪子預先折成一個一個球的形狀,當進行測試時,可以讓孩子聽到後,將襪子球丟進放襪子的抽屜中;也可以預先將水果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孩子每正確仿說一個音,就可以吃一口水果。這樣的遊戲方式能讓居家聽能管理執行起來更有趣。

【總結】

從聽能管理的定義來看,許多人都誤以為它是只有聽力師才能執行的一個工作,但其實聽能管理一點也不難!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任何家庭成員,甚至到學校老師,都可以定期收集孩子的檢測結果,再透過聽力師的解說來加強聽力知識,讓自己對孩子的聽力狀態更瞭解,並配合平日正確執行輔具保養和穩定進行居家聽能監控活動,讓聽能管理真正落實於生活之中,幫助孩子更順利的完成療育之路!

【參考資料】

  • Hung, Y. C., Tsai, Y. C., & Lin, C. Y. (2013a, November). An acoustic-phonetic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oriented speech hearing test. The 2013 ASHA Convention, Chicago, IL.
  • Hung, Y. C., Tsai, Y. C., & Lin, C. Y. (2013b, November). The six-sound test revisited: A Chinese-oriented approach. The 9th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APCSLH), Taichung City, Taiwan.
  • Chang, Y., Lin, G.S., & Hung, Y.C. (2014, May). Feasible Daily Monitoring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Fluctuating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XXXII World Congress of Audiology, Brisbane, Australia.
  • Hung, Y. C., & Lin, C. Y. An acoustic-phonetic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oriented speech hearing test. (in preparation for submission)

文章來源:《聽見全世界 聽語復健資訊站》
 

 



全球醫藥新知網站

© 2018 全球醫藥新知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醫藥新知網站使用條款與條件

 瀏覽人數: 16078985  人

網頁設計 | 網站製作